2025年3月6日,A股市场迎来久违的放量普涨行情。三大指数集体上扬,创业板指以2.02%的涨幅领跑,沪指与深成指分别上涨1.17%和1.77%,两市成交额突破1.9万亿元,创年内新高。在政策利好与科技突破的双重催化下,市场情绪显著回暖,超4200只个股上涨,涨停个股达115只,AI智能体、算力等科学技术板块成为资金主战场,工程机械、银行等传统板块则逆势调整。(财咨道投顾刘露文A07 观点仅供参考,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)
今日A股呈现典型的“权重搭台、成长唱戏”格局。沪指站稳3380点,深成指逼近10900点,创业板指突破2200点关口,均线系统呈现多头排列。从资金流向看,主力资金净流入393亿元,北向资金连续三日净买入超50亿元,外资对低估值蓝筹(如家电、银行)与高景气赛道(如光伏、创新药)的双向配置,推动市场量价齐升。
科技主线全方面爆发:AI智能体概念涨幅达8.46%,算力租赁、ERP、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居前,新开普、浙文互联等20余只个股涨停,反映出市场对“新质生产力”政策的高度敏感。传统周期板块则表现低迷,钢铁、工程机械跌幅超1%,资金从低估值防御品种向高弹性科技股迁移的趋势明显。
两市成交额较昨日激增4126亿元,增幅达27.6%,创下年内单日最大增量。这一放量既得益于政策预期改善,也与杠杆资金活跃度提升有关——两融余额突破1.6万亿元,游资与机构资金在AI、机器人等赛道形成接力效应。
国务院《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指导意见》明确千亿级财政投入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,与政府工作报告中“深化人工智能+行动”形成政策呼应。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重磅会议记者会上披露,2024年“三新”经济占GDP比重已超18%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.9%,为科学技术板块提供基本面支撑。
中国团队发布的通用型AAgent产品Manus在GAIA基准测试中超越OpenAI同类模型,标志着国产AI底层技术取得关键突破。安徽疾控中心完成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本地化部署,则凸显AI在垂直场景的应用潜力[^用户消息]。此外,华为发布AI-Centric 5.5G解决方案,北京启动5G规模化应用升级,产业链从硬件(算力芯片)到应用(智能诊疗)的生态闭环逐步完善。
重磅会议释放“适时降准降息”信号,叠加美联储降息概率升至67%,全球流动性拐点临近。北向资金三日净流入超150亿元,配置型外资加速回流高成长赛道,与内资形成合力。
短期布局聚焦三大主线. 科学技术成长核心赛道:AI应用(医疗、教育)、算力基建(服务器、光模块)、机器人(人形机器人商业化)等政策密集催化领域,着重关注换手率5%、机构调查与研究频次高的标的。
2. 低估值补涨机会:金融科技、消费电子等滞涨板块存在估值修复空间,例如尾盘异动的金融科技概念股。
3. 业绩确定性方向:一季报预增的半导体设备、光伏组件等细分龙头,可规避年报“业绩杀”风险。
• 核心资产压舱石:高股息率蓝筹(如公用事业、银行)配置比例不低于30%,对冲市场波动。
• 政策驱动型赛道:数据要素、国产替代(工业软件、高端机床)等“十四五”规划重点领域,逢回调布局。
• 消费复苏潜力:关注餐饮、旅游等板块的估值修复机会,经济回暖预期下弹性可期。
• 警惕技术性回调:创业板指MACD顶背离,需观察2200点压力位突破有效性。
• 规避业绩证伪个股:3月下旬年报密集披露期,PE50倍的AI概念股存在回调压力。
• 关注政策落地节奏:“新质生产力”细则若没有到达预期,可能会引起题材股获利回吐。
今日市场的放量上涨,本质是政策预期改善、流动性宽松与技术创新突破的共振结果。尽管短期存在技术性调整压力,但中长期看,科技主线的产业逻辑与政策支持具有持续性。投资者需在“政策红利期”与“业绩验证期”的交织中保持定力,利用板块轮动优化持仓结构,在结构性行情中把握α机会。正如重磅会议释放的信号:高水平发展仍是主线,而A股的每一次深度调整,都有几率会成为布局未来的良机。
阿里云业内首发MCP,用户可无代码5分钟创建智能体!AI应用最后一公里
随着王楚钦4-1,林诗栋4-3,世界杯8强对阵出炉:国乒3人+日本1人
AMD RX 9070 GRE 显卡更多参数曝光:24CU、12GB 18Gbps GDDR6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